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食蟹文化,阳澄湖大闸蟹这样的美味,需要我们细细的去品味。古时候,人们说喝茶不会说吃喝,而会用一个“品”字,吃蟹也一样,一个“品”字,总是会把整个事物的档次提到很多。如今,懂得吃蟹不算什么,懂得品蟹才算是厉害的。
吃蟹吃到一定境界,就叫做品蟹了,品蟹本身不仅是一种文化,同时还是一种情趣和一种享受。掌握品蟹的方法,人们就可以毫不费劲地尝到大闸蟹的美味了,而且动作十分文雅;相比之下,不会品蟹的人不但吃起来费劲,而且还要花很长的时间,也不能吃得尽兴,这样吃蟹的话也就没什么意思了。
这样看来品蟹还是一种细活啊,那么品蟹为什么会是一种细活和文化,一种情趣和享受。那到底该该怎样品蟹呢?
喜欢把精华放在最后品味的人会先吃蟹脚,品蟹的方法因人而异的,有的人喜欢先趁热享用蟹黄或蟹膏,就会从蟹壳开始吃起。不管你怎么品,都要讲究方法,不得用蛮力,在关节处下口,就可以咬断了脚的外壳,这样就可以逐渐吸出精美的蟹肉了。吃蟹砣也要顺丝横吃,这样就可以将蟹肉全部吃光了。人们还可以以蟹的一些细小夹子为工具,这样吃蟹就更加方便了。
人们品蟹时所面临的不仅仅是一只煮熟的阳澄湖大闸蟹而已,而是如“蟹王扒翅”、“蟹黄鹅掌”、“蟹油虾球”、“佛手蟹菊”等琳琅满目的桌上美食,这些让人垂涎欲滴的菜式和花样,是人们对品蟹深深的赞叹和青睐。
俗语有云“无蟹无秋,无蟹不宴”,似乎秋天少了大闸蟹就少了一种韵味。随着金秋时节的到来,所谓“雌九雄十”,品蟹的最佳时机也悄然而至。“右手持酒杯,左手持蟹螯。拍浮酒船中,便足了一生矣。”古人对蟹鳌的赞美,让人好奇,吃了一只蟹鳌,这一生就值了么?可见,从古至今很多人爱吃螃蟹,蟹也是公认的食中珍味,有“一盘蟹,顶桌菜”的民谚。它不但美味,而且营养丰富。
十月品蟹正当时,最是阳澄蟹味好 。大闸蟹品种很多,为什么偏偏阳澄湖大闸蟹能够名贯古今,不断书写“中国味道”之传奇?阳澄湖大闸蟹个大体肥,蟹身不沾泥,体大膘肥,青壳白肚,金爪黄毛,蟹黄满肉厚,味道鲜美!最实时的季节性美食享受!膏红肉鲜,肉质滑嫩。腿肉美如银鱼,味同干贝;蟹身肉洁白晶莹,胜似白鱼;蟹黄,妙不可言。纯清蒸就已经百味俱全!
据了解,螃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微量元素,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。螃蟹还有抗结核作用,吃蟹对结核病的康复大有补益。中医认为,螃蟹有清热解毒、补骨添髓、养筋活血、通经络、利肢节、续绝伤、滋肝阴、充胃液之功效,对于淤血、损伤、黄疸、腰腿酸痛和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有一定的食疗效果。
我国品蟹文化源远流长,自古就有无数食客为之倾倒。章太炎夫人汤国黎女士曾有诗曰:“不是阳澄蟹味好,此生何必住苏州!”足可见证阳澄湖大闸蟹的美味绝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