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说,魏晋时候的文人特别潇洒,一个个狂放不羁,不是酗酒,就是炼丹,一心扑在当神仙的事业上。但就是这么一群人,要是看见一盘螃蟹端上桌来,连神仙也不做了,还是吃蟹要紧。晋朝大酒鬼毕卓就说过:“右手持酒杯,左手持蟹螯,拍浮酒船中,便足了一生矣。”于是,吃蟹这事儿就被这些文人雅士们上升到精神文明范畴,有了高雅闲适的情趣。再后来,他们发展到吃蟹、饮酒、赏菊、赋诗四位一体,成就金秋的风流韵事。唐朝唐玄谦《蟹》诗云:“充满煮熟堆琳琅,橙膏酱渫调堪尝。一斗擘开红玉满,双螯哕出琼酥香。”陆游诗曰:“蟹肥暂擘馋涎堕,酒绿初倾老眼明。”再到后来,连《红楼梦》里的公子小姐们,都把啃螃蟹当作雅事了,一吃螃蟹就写诗,弄得简直像个螃蟹文化节。
明朝的宫廷女子也是喜欢吃蟹,还开辟了余兴节目——用指甲细细剔净蟹胸骨,使之保持八路完整似蝴蝶状,以此斗巧——“凡宫眷内臣吃蟹,活洗净,用蒲包蒸熟,五六成群攒坐共食,嬉嬉笑笑。自揭脐盖,细细用指甲挑剔,蘸醋蒜以佐酒。”(见《明宫史》)这是一幅何等雷人的画面啊:一众人等皆伸出小指,用长长的指甲在蟹壳中挑剔,剔出一坨蟹黄,愉快地伸进醋碟中蘸蘸,然后入口啜吸……有钱又闲的贵族们怎么这么没品位?于是有个叫漕书的人,发明了一套吃蟹工具,包括锤、镦、钳、铲、匙、叉、刮、针,简称为“蟹八件”。有钱人家用银打制,普通人家便是铜的,都亮晶晶、玲珑精致,如同工艺品。有了这些个兵器,还要熟悉八般武艺——敲、垫、剪、劈、舀、叉、刮、剔,从容流利地把螃蟹庖丁解牛般拆解,细嚼慢咽,一只蟹吃完,壳仍然可以完整地拼回一只蟹。味道在其次,手法果真一流。自从“蟹八件”发明以后,这样吃蟹很显身份,人人都以这种吃法为傲。然而“蟹八件”的操作程序实在太过复杂,一般人只看说明书完全不明所以。发明人漕书顺势开办了规模宏大的吃蟹培训班,通过三天的集中培训,保证让人学会使用“蟹八件”,摇身变为绅士淑女。从那以后,拥有一套“蟹八件”成了一件很有面儿的事儿。